上海醫美維權 近年來,隨著醫療整形技術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求美者選擇了用刀來進行“顏值”手術。但不可否認的是,醫療糾紛和事故并不少見。一旦消費者對整容不滿意或者術后出現問題,維權就不容易了。
林小姐是一個求美者。去年1月,她在上海一家私立整形醫院做了一次隆鼻肋骨手術,總共花費了5.5萬元。為此,她還貸款做了手術費用。然而,努力與收獲不成正比。手術八個月后的一天,林老師突然發現自己的鼻子有問題。
站在林老師面前,可以看到她的鼻子下緣微微向外突出,有兩個小白點,好像有異物頂著,鼻子的膚色是紅色的,乍一看像是一個整體的形狀。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鼻子的異常樣子一直沒有改變,這讓林老師很恐慌。今年4月中旬,她專程去上海和醫院交涉,要求退款。但是醫院從來不承認有問題,只愿意給她修。
記者在投訴系統中搜索,發現林小姐的經歷并非個案,這類求助者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整容失敗”、“不愿意退錢”。通常醫院只提供修復方案,拒絕用錢退還賠償金。雙方的矛盾也就產生了。
對于林老師來說,這不是讓她頭疼的問題。
為了幫助林小姐盡快查明自己的鼻子狀況,記者帶她去了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找到了整形外科主任醫師孫保山。經當面診斷,醫生初步判斷林老師鼻部整形術后的情況目前還正常,隆凸的主要原因是林老師鼻部前部組織較薄,不太適合使用肋骨墊。說到對結果的不滿,是因為她沒有預測到肋骨隆鼻的效果,還是醫生術前沒有和林老師充分溝通這種隆鼻方法的優缺點。
林老師提到剛去醫院的時候,其實是網上一個陌生男人介紹的。而這個人的身份,在孫博士口中,叫做“做渠道”。目前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渠道分為大和小兩種。小渠道包括美容院、理發店等場所工作人員的推薦和指導;大的渠道會成立專門的公司來運營。把求美者送到醫院后,這些渠道往往會得到很多回扣。
醫療美容費用大部分被醫護人員拿走,這意味著一旦出現術后糾紛,消費者要求退款、維權的難度會更大。此外,第二大問題出現在所謂的“醫美顧問”,即進入醫美機構后的前期與林小姐溝通的人。這些人往往缺乏相應的醫學專業知識,這是行業內的普遍現象。
正是這些醫療美容機構的潛規則蒙蔽了很多消費者。雖然醫院否認“渠道醫療”,但也給出了“他們都有咨詢師執照”的回應。但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還沒有國家認證的所謂“醫療美容咨詢師”,相關證書只有民間屬性。
在這種情況下,渠道經銷商、私人整形機構、醫療美容顧問賺了不少錢,給求美者留下了無盡的隱患。以林老師為例。雖然在專業醫生眼里她的鼻子還是正常的,但是外貌、工作、生活的變化對她還是有影響的,以后維權就更難了。這必須給我們敲響警鐘。在瘋狂火熱的行業背后,往往隱藏著難以承受的價格。希望所有求美者提高警惕。在選擇正規醫院的同時,要了解手術可能存在的風險,避免陷入渠道提供商和顧問的陷阱。同時,也呼吁監管部門出臺相應政策,規范和整頓行業。
12月中旬,王(音譯),一位女性,在長寧區的一家美容醫院進行了醫療美容手術。對結果不滿,王要求醫院賠償,但醫院拒絕了王的賠償要求。王越來越生氣,用極端的方法發泄他的憤怒。
12月17日凌晨2點左右,也就是王出院的前一天晚上,她帶著相機走進前臺,迅速離開現場。12月18日10時,美容醫院發現攝像頭被盜,遂向周家橋派出所報案。兩個小時后,警方在浦東新區的一家酒店逮捕了王,并沒收了房間里被盜的攝像機。
“我不是在偷東西,我只是拿相機當籌碼。”面對警察的盤問,王百般狡辯。
“根據王的敘述,她對美容醫院做的醫療美容手術的效果不滿意,雙方無法就賠償結果達成一致。因為主張失敗,她想到拿前臺的攝像頭作為和醫院談判的鑰匙。”周家橋派出所民警李新成向記者介紹了此案。“其實這已經構成盜竊了。”
目前,王因涉嫌盜竊被長寧警方刑事拘留。警方提醒,市民朋友與商家發生糾紛時,可以通過正規渠道解決,如報警、向工商投訴等,切不可采取極端手段泄憤。
上海醫美維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