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離異之后,隨著婚姻關系的解除,一方產生的債務又與另一方無關。但是如果存在離婚不離開家的情形,如果離婚后一方向別人借錢,對方是否也不還錢?2014年10月13日,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對該民間借貸糾紛案件進行公開宣判,判決被告張某和李某共同償還原告賈某借款本金85000元。被告人張某與被告人李某原為夫妻關系,兩人雖已結婚多年,但由于性格不合,常因瑣事發生爭吵,最終雙方在2018年8月選擇了離婚協議。很快,離婚消息被8歲的兒子小張發現,并開始哭泣。為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雙方最終達成妥協,在沒有復婚登記的情況下,就像往常一樣在一起生活。2019年5月9日,被告人張某因做生意需要,向朋友賈某借款85000元,并為其出具據欠條。之后因被告張某經營不景氣,導致其無法償還債務。經過原告多次詢問,但張某均以沒有償還為由拒不還錢。無可奈何,原告賈某訴至法院,要求被告張某、李某共同償還借款本金85000元及利息5553(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6.0%)(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6.0%)。
在訴訟中,被告張某雖承認欠款事實,但是認為這款與前妻李某并無關系,因為二人已經于2018年8月協議離婚,而該款是發生在離婚后,所以此款屬于離婚后個人借款,應由我個人來承擔,故不應把李某列為共同被告。被告李某辯稱,離婚后雖然仍與被告張某生活在一起,但是自己對被告張某借這筆款并不知情,且該筆借款也未用于共同生活。另外,共同生活期間所有支出均是由我個人負擔,我有正式工作,有固定的收入。
在庭審中,原告放棄了對利息部分的主張,僅要求被告償還本金85000元。同時還查明,被告張某的銀行卡經常提供給被告李某使用,并多次到銀行取款,且二人離婚后對外仍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
經法院審理認為,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原告賈某與被告張某的借貸關系依法有效,受法律保護,故被告張某應償還其向賈某所借的款項。被告張某雖然與李某于2018年離婚,雙方也原本不應該存在共同償還離婚后一方所借款的法律基礎,但是被告張某的銀行卡經常提供給被告李某使用,李某也多次用張某的銀行卡去銀行取款,且二人協議離婚后對外仍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屬于離婚不離家的情形,致使賈某無法知曉二被告離婚這一重大事實。也正基于這一重大事實,原告賈某才向被告張某提供借款,故李某在應認定為此案共同還款人,故對二被告的抗辯不予采納。鑒于上述情況,故法院作出支持原告訴訟請求的上述判決。 上海律師事務所
上海優秀離婚律師講夫妻離婚債務 | 虹口區提籃橋律師談協議離婚常見 |
虹口區四川北路律師談精神病患者 | 靜安律師答<民法典>第1064條:夫 |
上海離婚律師解答夫妻共同債務范 | 上海律師談夫妻共同債務范圍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