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原國土資源部的調查,村內空閑地、閑置宅基地和空置住宅用地總面積占居民點用地總面積的9%,“空心村”土地面積占居民點用地總面積的3.44%。據此估算,全國空心村土地整治潛力在1.14億畝左右。從“三塊地”改革中最初的15個宅基地試點地區來看,一戶多宅的戶數占比在18%~40%之間,宅基地超標準情況普遍存在,較多地區占比在60%以上。宅基地緊缺與閑置浪費并存,農村宅基地退出潛力大。
(2019)為此,提出的改革措施是探索宅基地的有償使用和自愿有償退出,但其所謂宅基地的有償使用只是對多占超占面積的收費,其收費也比較低,不僅不能擬制農戶取得宅基地的欲望,也不能促使其退出超占多占的宅基地,而且只要交了使用費超占多占更感到合理合法,對于解決宅基地的粗放利用毫無作用。
鼓勵農戶自愿有償退出宅基地也只是作為倡導性措施提出,有償退出由誰付款、款從何來、如何確定價格等問題都難以解決,更談不上形成制度;而在無償分配使用,同時又以增加農民宅基地使用權財產收入為導向的改革政策的誘導下農民不會自動退出宅基地。
據專家調查進城農民工退出宅基地的意愿很低。例如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課題組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對北京、河北、河南、安徽、貴州、黑龍江、湖南、山東、福建、內蒙古、山西及四川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外來務工農民工開展的問卷調查,對“如果您不打算回村居住,您希望如何處置承包地、宅基地或成員股股權”,樣本農民工選擇退出此“三權”的分別為7.25%、13.68%和18.47%,總體比例相當低;而選擇持有的依次是45.80%、76.55%、61.15%,持有的意愿明顯高于退出的意愿,尤其是宅基地,達到3/4以上;對于承包地,還有30%以上選擇流轉給他人。可見,更多的進城農民是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
因此,試圖通過農民自愿有償退出宅基地解決宅基地的粗放利用和閑置問題,再用退出的宅基地解決需要建房的人取得宅基地的困難,可謂“癡心妄想”。因此,看似對癥下藥,實乃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一時緩解癥狀也談不上,何談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必須從深層次認識宅基地問題的癥結。